关于Roter里的参数意义
Beacon时槽
Beacon时槽其实就是SSID广播包发送的间距(信标间隔时槽),Beacon 单位通常以微秒 millsecond(毫秒)为单位( 1/1000 秒),一般默认值为100。一般无线网卡都是做所谓的被动式扫描(Passive Scanning),开启OS下的无线网络管理程序或是 内建管理程序,无线网络卡其实都在从ISM 频道一直轮番扫描。等待扫到无线基地台的 Beacon时槽 才会显示在这一区域中。Beacon时槽传送频繁则会非常占用无线频宽资源。
Beacon Interval间隔调高,有助于发挥无线网络效能 ,客户端更省电。 若是Beacon Interval间隔调低,可以加快无线客户端的连接速度。在漫游环境和一些无线客户端联机变动比较大场合(如公众热点),客户端属于移动状态,Beacon时槽可以调低一些。
RTS 阈值
RTS/CTS协议(Request To Send/Clear To Send)即请求发送/允许发送协议,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,主要用来解决”隐藏终端”问题。”隐藏终端”(Hidden Stations)是指,基站A向基站B发送信息,基站C未侦测到A也向B发送,故A和C同时将信号发送至B,引起信号冲突,最终导致发送至B的信号都丢失了。
“隐藏终端”多发生在大型单元中(一般在室外环境),这将带来效率损失,并且需要错误恢复机制。当需要传送大容量文件时,尤其需要杜绝”隐藏终端”现象的发生。当设为0表示只要发送数据包就要检测是否冲突,AP会发送RTS信号。
当设置为2347表示永远不会发送RTS信号,因为没有数据包大于2347这个值
当设为其他值 :比如设为400, 只要一个数据包大小为410的数据包要发送时,因为410超过了400,路由就会发送RTS信号通知对方,以防信号冲突。
分片阈值/Fragmentation阈值
- 分段阈值:为数据包指定分段阈值。当数据包的长度超过分段阈值时,会被自动分成多个数据包。过多的数据包将会造成网络性能降低,所以分段阈值不应设置过低。默认值为2346。
- 也就是数据包分片,就比如 你要拿一箱货物给别人,但是货物太大根本不好拿,你只能把大箱子换成2个小箱子分次的拿。分片过小会造成路由器处理会效率降低,过大也会导致出错.一个数据包过大那么不得不分片, 互联网的最大传输单元是
1500
此值不得超过1400
。(MTU值范围为576-1500,分片阈值的范围为256-2346,分片阈值建议保持默认或最大值)
DTIM阈值/DTIM周期
- DTIM阈值:无线发送数据包的频率
- dtim时槽:该值在1 至255 毫秒之间,指定传输指示消息(dtim)的间隔。dtim是一种倒数计时作业,用以告知下一个要接收广播及多播的客户端窗口。当路由器已经为相关联的客户端缓存了广播或者多播信息时,它就会传送夹带有下一个dtim时槽的dtim;当客户端听到beacon讯号时,就会接收该广播和组播信息。默认值为1. 调到最大只会降低对路由器的伤害,因为发送组播数据的频率变小了,而且更节能了。但是会影响组播数据传输的性能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CHUYUXUAN!
评论